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

图片

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

图片

媒体武科大
首页 / 媒体武科大 / 正文

咸宁网: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聚智赋能——咸宁市开展“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观察

发布者: 编辑:程毓 发布时间:2024-09-18 浏览次数:

“通过‘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今年截至目前已有21名专家人才深入我市企业和生产车间一线,发挥专业技术优势,进行帮扶指导。”8月26日,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连续五年来,我市“院士专家企业行”成效显著,成为连接我市企业与院士专家等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纽带,102名专家人才与我市35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解决企业技术难题95项,促成科技成果转化23个。

引“智”入企,盘活低产老茶园

湖北霞光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通城县隽水镇锡山工业园,是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集科研、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拥有3000亩茶园,年加工能力1500吨。

然而近年来,该公司面临着发展后劲不足的困境:茶园内主要为上世纪60至80年代种植的品种混杂的群体品种,茶叶产量低、品质差,严重影响茶叶增效和茶农增收。

了解到该公司的情况后,市人社局积极牵线搭桥,通过“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促成省农科院陈勋教授与公司对接,在低产低效茶园改造、茶树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方向开展合作。

根据霞光茶业公司茶园情况,陈勋教授在公司大柱山基地对老茶园以重修剪、台刈为主,进行深度改造50亩。同时利用低产低效老茶园改造契机,引入保靖黄金茶168茶树新品种,进行品种升级,增加品种特色,丰富产品结构,提高种植综合效益。

陈勋教授还为企业培养2名技术徒弟,经常带领他们参加各类培训和外出学习考察,充分了解茶网蝽对茶园的危害、发生特点以及高效防治技术,指导保靖黄金茶168的生长特性和配套栽培技术,还协助企业申报实用技术“低产低效老茶园改造技术”。

作为技术服务专家,陈勋教授联合霞光茶业公司申报省科技厅2024年科技人才服务企业项目“低产低效茶园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并获批立项,项目经费50万元。他还指导该公司申报2024年省级、国家级生态农场,在茶园病虫草害绿色防控、鸡茶共生、绿肥套种等方面给予技术支撑,目前项目正在申报。

引“智”助企,技术创新上台阶

湖北灵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与工程服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远销美国、德国等数十个国家,近年来分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殊荣。

今年4月,该公司入选2023年度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这背后,就有专家们作出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该公司涉及化工和新能源等行业越来越深,材料厚度14~20mm的产品越来越多,在产品生产中容易出现焊接不良等问题。

为此,该公司向市人社局递交了技术需求难题,申请参加“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经过广泛征求、精准匹配,先后与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科技大学万响亮教授、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交通职业学院陈文祥教授进行对接。

万响亮教授在实地调研、技术交流、团队研究、讲座培训和线下实验等系列合作后,与该公司签订校企联合创新中心协议,共同建立“节能环保水处理系统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双方依托共建平台,深入开展科研攻关、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形成技术与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共赢”。

今年6月,该公司邀请陈文祥教授为企业开展专业焊接技术培训,培训围绕焊接方法及工艺应用,对产品焊接相关标准、焊接结构设计、常用焊接工艺方法以及焊接方法实际应用等方面深入讲解,为企业员工提供了实用的操作指导。

引“智”惠企,攻克难题近百项

2020年以来,借“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东风,我市各企业单位积极主动对接,专家们纷纷奔赴我市基层一线、深入企业车间,针对企业提出的技术难题和技术瓶颈,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和资源优势,为企业出谋划策、纾难解困,让困扰企业发展的“牛鼻子”难题得到解决。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市人社局建立“领导督导、责任人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指定专门的联络员负责对接,持续跟踪专家对接企业进展情况,及时提供相关支持服务。实行“每周跟踪、每月汇总”制度,每月将工作进展情况、目标完成情况报送至市委人才办和省人社厅,确保“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取得实效。

据了解,自2020年活动开展以来,市人社局征集企业技术需求196项,省级共选派5批次102名专家人才赴我市基层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累计解决技术难题95项,促成科技成果转化23个,为企业培训899人次,为企业引进人才84人;达成项目协议36个,涉及金额5690万元;共建平台28个,为企业培养“徒弟”87人,35家企业与专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不断强化“院士专家企业行”工作力度,为专家和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保障,推动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服务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我市企业在人才引进、破解技术难题等方面取得更大进步。

http://news.xnnews.com.cn/xwjj_1/202409/t20240918_3733072.shtml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