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毕浩洋
11个月,13篇SCI一区论文,平均影响因子为15.32,4篇论文影响因子大于20,这就是理学院王玉华教授团队的科研时速。
锲而不舍、锁定“无人区”
“敢为人先、追求极致。”这是王玉华团队的座右铭。在一个个平凡的日子里,他们夙兴夜寐,“流连”于实验室、图书馆,践行着“极致”的诺言,一次次将团队科研成就的上限拉高。
王玉华,现任理学院副院长,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带领团队在新能源电池、光催化材料领域发表了一系列顶级期刊论文。这一切成绩,源自于团队对于一个梦的锲而不舍。
国家“十四五规划目标”发布后,王玉华结合学校特色和自己课题组的专长,与团队成员开始了激烈的探讨。新能源材料领域是未来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投身于此,想象空间很大;但在科研初期,难免要面临多种问题:实验条件不足、经费不够、学生有很强的畏难情绪等。
“我们要做一个梦,几年后,我们团队会成为新能源材料领域的顶级科研团队!”经历了一次次讨论,王玉华团队确定了围绕新能源材料领域开展长期研究的目标,并确定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用系统科学方法探索二维材料,对其进行系统解构和合理设计,挖掘其在光催化和新能源电池中的应用。
“大部分很牛的科学家其实也都是从普通人走过来的,在他们当年科研起步阶段,应该也没想到自己可以这么厉害。只要我们敢想,敢做,就没有什么不可能!”最终,王玉华团队选择以新的研究方法来攻克新能源材料中的“无人区”。
教研相长、“一个人”到“一团火”
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高效的团队协作。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王玉华与每一名学生都会开展深入的谈心谈话,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对未来的规划,找到学生自身感兴趣的科研方向,设计最合适的培养方案。
研究生徐子超说:“王老师常常鼓励我们敢想敢干,他常说,没什么事是别人能到而自己做不到的,敢想是成功的第一步,谋事在敢想,成事在实干。正是因为他的话,我们在科研过程中总是积极自信的,也坚信自己可以做到极致!”
团队每一位成员都树立了高远的目标,脚踏实地攻克科研难题,力争做出一流成果。团队学生获得了一系列学业成果: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湖北省百篇优秀学术论文、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美国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亚太数学建模比赛二等奖、中国数学建模比赛湖北赛区一等奖、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科技大学校长奖章等。
王玉华团队的研究生毕业后,也与团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在多个领域崭露头角,有人成长为光电企业和半导体企业技术骨干,有人成为了高校学院副院长、副书记,他们也会在不时在团队的组会上现身,并以身说法,把团队追求极致、不畏困难的精神传递给“后浪们”。
攻坚克难、刷新“SCI”时速
今年,王玉华团队成员发表SCI一区论文13篇,其中4篇论文影响因子大于20,平均影响因子大于15。这样的质量和速度,已属于科研领域的顶尖水平!这意味着,团队曾经的“梦”正在逐渐照进现实。
在光催化领域,团队合成了超薄g-C3N4 纳米片,较块体g-C3N4光催化产氢性能提高6倍;水污染处理方面,团队合成的纳米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罗丹明比现有块材提高近4倍;二氧化碳还原方面,合成了一种新型三元结构的g-C3N4/ZnO/Ti3C2 光催化剂,使得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效率比使用纯的氮化碳和氧化锌光催化产生一氧化碳的能力提升了8倍和12倍;在新能源电池领域,通过在电解液中加入Mxene复合材料,有效提升了新电池的循环效率和使用寿命。这些成果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吸引了企业和投资集团洽谈合作,有望实现产业化。
“敢为人先、追求极致”,这是王玉华团队的座右铭,也是他们工作的真实写照。目前,王玉华团队仍在不断攻克前沿科学问题、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科研之路漫漫其修远,团队将锲而不舍、攻坚克难,继续书写光明灿烂的崭新篇章!
【关闭】
地址:湖北省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市青山区和平大道947号邮编:430081 鄂ICP备0500334-1鄂公网安备42010702000687号
Copyright 2023 ? 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科技大学 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 地址:湖北省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市青山区和平大道947号邮编:430081鄂ICP备0500334-1鄂公网安备42010702000687号